桂花褐斑病防治技术
桂花褐斑病是十分普遍的病害,严重的导致全株落叶,影响开花和观赏,病菌主要侵染叶片,受害叶片开始出现小黄斑,后渐变为黄褐色至灰褐色,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,或受叶脉限制扩展而呈多角斑状。病斑直径2—10毫米,外有黄色晕环。
病部在潮湿天气产生黑色霉点,此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。桂花褐斑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株和病落叶上越冬,成为翌年侵染来源。每年3月下旬产生分生孢子开始初侵染,分生孢子由气流和雨滴传播,可直接从伤口、自然孔口侵入,老叶比嫩叶易感病。褐斑病在4—10月均有发生,11月后病情消退。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。品种间抗性存在差异,一般丹桂比金桂、银桂抗病力强。
防治方法:
1. 结合修剪,摘除病叶,清除地下落叶,集中烧毁或深埋,减少侵染来源。
2. 加强栽培管理,切忌土壤积水,注意通风透光。增施生物有机肥(推荐国光活力源),改善土壤理化性质。
3. 发病期间可喷洒国光英纳,推荐用法使用时先用少量水将本品调成糊状再加水稀释至400-600倍喷施,在发病前或初期使用,喷全株,以喷湿不滴水为度,连喷2-3次,间隔7-10天;花期、高温或植株嫩弱应降低浓度使用。英纳可以与国光雨阳复硝酚钠一起喷施,增强植株抗病能力,恢复长势。